2005年9月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给经济蠹虫布下天罗地网
我省警方将组建专业缉捕经济犯罪嫌犯队伍
本报记者 朱兰英

  本报讯 经济犯罪分子的作案预谋性、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往往很强,又有大量非法获取的钱财作为出逃资本,使其抓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前天开始,我省各地公安机关经侦缉捕能手齐聚临安,学习交流缉捕工作新方法,探索适合我省的行之有效的经侦缉捕工作长效机制。
  作为经济强省、市场大省,我省经济犯罪的发案数一直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经侦系统受理和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5.79%和6.81%。同时,我省经侦部门抓获经济罪犯的绝对数也连续几年居全国前列,人均追逃数列全国首位。据悉,2001年至今,全省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3200余名,协助外地抓获逃犯1350余名,由此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5亿多元。
  会上,临安市公安局建立的追逃工作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民警包干制,得到了大家的推崇。“原先我们有四分之三的经侦案件,因为犯罪人员在逃而只能‘挂账’未结,造成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临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胡鸣飞介绍说,“建立新机制后,全市今年以前发案并‘走为上’的46名逃犯仅剩1人还没抓获。”
  省经侦总队总队长陈晓明说,除了推广临安市公安局经侦逃犯信息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外,我省各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还将通过健全经侦追逃责任机制、深化逃犯资料互换机制以及完善网上追逃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构建缉捕工作的长效机制,使“走为上”的逃犯最终逃无可逃。另外,今后各地将组建一直专业的缉捕队伍,其中缉捕任务重的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成立专门的追逃缉捕机构,其他市则相应配备专职干警。